= 行者‧序曲—
回到利他初心的教學實踐之路

陳明柔

  20211127日,十多位大學教師應邀齊聚臺北新店山上「英雄會館」出席兩天工作坊。這次工坊設定的目標,是希望在教育部資科司支持的「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全國計畫結束前,有機會透過大學教師自主動能的集結,形成高教創新實踐的教練團隊,啟動高教實踐的新篇章。此次工坊集結行動的起心動念,於我而言,可回溯到「教育部閱讀書寫課程革新與推動計畫」結束時,有一群教授大一國文的高教老師在執行計畫的七年間,為單一課程(「大一國文」)的教學帶進新的生命視野和教學方法,並建立起跨校群夥伴的堅實情誼。但高等教育現場教學資源的取得與補助終止,往往也標誌執行團隊的集結與散去的時間節點。

  長久以來一直有個念頭縈繞於懷,那就是:希望高等教育現場因為不同因緣而聚合的教育行者們,可以相伴不要散去,這個願望於2021 年底終於有機會成真。這群同行多年的高教夥伴,於初冬微雨的新店山上,相約朝著計畫結束後可以共譜新篇章的願望前行。夥伴們嘗試以彼此為鷹架,通過知識對話與創新教學建構,具體想像下一階段同行的可能,並以此揭開下一段利他旅程的序曲。

  十多位大學教師的集結,相較於高等教育的龐大體系確實微不足道。但懷抱著以螢火微光溫暖世界的初心,我們在世局動盪的大疫年代仍通過各種混成學習的方式,關懷彼此,溝通互動,從團隊建立到書籍出版的編輯體例,從相互支持的教練實作,到集體共創與的知識分享自我培力工坊。以共寫創新教學手冊為起點,這群夥伴持續充實自身能量、增強教學知能,進行跨域創新共創,凝聚利他力量。

  我們開始思考未來如何以知識共創共享形式,設計出相應工坊內容,以利回應其他高教夥伴的培力增能需求,也鍛練彼此為具備靈活度的教練志工團隊。這群被我暱稱為「閃亮亮教練團」的高教志工團隊,經過一年多的孵育已慢慢成形。期間我們共學、共備、共創,現階段的具體成果便是這三冊從知識翻新出發的集體創作。未來「閃亮亮教練團」將以跨校跨域互助協作模式,通過教練引導思維具體轉化這套書為可操作可分享的工作坊。

  2022年生成式AI 繪圖程式Midjourney 與聊天機器人程式Ghat GPT強大的功能,引發人們對AI 的關注與思考。但這類技術只是「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時代的開端,當教育領域在大力倡導跨領域與素養導向學習之際,AI不斷突破人類的想像與要求,也為高等教育的學習環境帶來巨大的衝擊與影響,且其影響已不可逆。各大學也針對AI 對學習樣態產生的影響及倫理問題,進行各種對策的討論與提出。未來教育要培育的是能思辨運用AI 解決問題的人才,而不是被AI 控制或制約的學習者。這是教育的體用之辨,因為數位的未來世界,AI 必然扮演重要的驅動力,未來人才面對的將是更深刻的創造力、想像力、領導力、行動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的競爭。

  個別教師面對體制或系統限制時常有無處施力的困限感,遑論以個人力量對系統產生影響。教育變革最核心的驅動力是「人」,大環境變動如此快速,教學者在工具應用與知識生成的過程,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套手冊的出版,是一種回應方式,也是一個大膽的實驗起點。因為這不僅是一套教材的出版,也是大學教師希望藉由創新教材研發的運用,以及對於知識建構「Know How」的分享,更希望進一步透過共創引導工作坊的形式,直面教學現場的議題並擴散影響力。

  我們希望以這套書為起點,慢慢地建立起高教生態圈中自主經營的教師社群。這套書以工作手冊的體例呈現,嘗試以之為媒介,建構知識翻新過程中「創造-轉譯-實踐」的可能路徑,大致可示意如右圖「知識理解再創造之路徑」。

  如前所述,參與手冊書寫的每一位老師朝著組成「跨領域創新教學設計教練團」的目標前進。共創過程凝聚共識的幾個關鍵詞,分別是:知識轉譯、共創分享、實作踐行。不同領域的作者,透過彼此共學的磨合,差異化意見的對焦,跨過跨領域傾聽的門檻,逐步形成工作團隊的信任與默契,並在跨領域轉譯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創造。以手冊出版的靜態形式為觸媒,以知識分享為動態工坊為推力與實質載體,觸及不同面向的讀者(教學者),進行教育創新實踐的傳播,擴散社群的影響力。

  當這套手冊出版完成,讀者開始使用閱讀時,其實也啟動了另一個任務設定的可能。我們期待手冊的推廣與傳播,是被定位為手冊創作者(工坊引導設計者)與閱讀者(工坊參與者)共同再創造的動態面向。

  因此歡迎讀者以工作坊形式,邀約我們出隊進行培力賦能的分享。

  我們希望在工作坊培力賦能的動態歷程中,因為引導者與參與者的同在,可以展現從知識理解到知識翻新的不同動能。如此,對於手冊內容的知識理解,有機會成為推進工坊參與者創新教學知識建構的底蘊與動能。在工作坊共創共學過程,可以藉由提問引導的流程設計,調度參與者本領域的先備經驗與知識能量,促使其對於跨領域教學創新的相關議題,產生個人知識轉譯的內在對話。同時,藉由提問設計與群組共作的實際互動,形成參與者彼此基於共讀共學的(跨) 領域對話與知識轉譯歷程。

  基於教學創新可指涉的領域面向極廣,因此「跨維度教學創新實驗室」系列手冊,首先聚焦於「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三面向探討創新的教學方法。第一冊《創新教學可以這樣想: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教學定向思考》,分別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三個面向,彙總進行教學創新時可以成為知識理解重點的關鍵字,藉以讓讀者循此釐清各單元的知識建構脈絡。手冊中「創新教學可以這樣想—使用說明」,清楚地為如何進行「知識翻新式的創造性閱讀與書寫」,進行清晰的引論與定錨,並輔以「我的觀念改變之路」學習單,在進入三個主題單元前,提供讀者進行觀念翻新不同階段的練習與記錄。

  第二冊《創新教學可以這樣做: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教學工具應用與實踐》,則是收整創新教學工具的可能應用方式。因為教學創新工具應用可謂千變萬化,本手冊的工具應用則是側重於透過工具作為媒介,一方面說明工具的屬性、可能操作步驟,也釐清工具在課程操作過程的功能定位。本手冊收整許多工具均有其來源脈絡,作者們在此示範了如何將工具有效合理地轉化,並運用於課程設計的實際案例。各工具單元皆透過清晰的工具簡介、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工具操作步驟、具體操作案例、可運用工作表單的呈現;亦即在前述工具知識與應用的清晰脈絡下,讀者可以嘗試小規模操作其感興趣的工具,希望提供讀者契入創新教學的羽量級可能路徑。

  第三冊《創新教學課堂有故事: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教學現場的實作反思》,我們將視角回歸到「人」,邀請老師們記錄下他們在教學現場曾經遭遇的挫折、問題與困境,以及個人如何跨越困境與難點,如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提升,進而產生價值的轉變。希望藉由收整在教學現場可能發生的諸多事例,提供讀者映照自身的教學實境的機會,從而在他人的敘事中,提取自己可參照的情境,並在其中尋求到教學轉化自我賦能的可能。

  這三冊工具書,是在前述脈絡下成形,系列出版雖然只是前述知識系統中的一小步,卻是「閃亮亮教練團」的夥伴們一份想要分享共好的心意。在我們的同行路上,也要感謝許多陪伴支持我們的貴人,如陳昌明顧問、陳佩英教授、宋玫玫教授、簡菲莉校長、曾士民引導師,他們無私的指點、分享與引導賦能,都是我們前行的重要支持與指引。

  「閃亮亮教練團」懷抱著以螢火微光溫暖世界的初心,以教育「行者」自許,希望在知識翻新轉譯的實踐過程,系列手冊的產出可以成為知識轉譯的重要媒介與實踐鷹架,更重要的是希望以這樣的教學創新研發成果,作為引路石和敲門磚,搭接教練團與教學者的橋樑。這套書或許也可視為一個由大學教師自主形成、自我賦能的教練團隊,啟程前往下一個旅途的「序曲」,因此歡迎想要一起走在共創共好旅程的各校夥伴,與我們聯絡,「閃亮亮教練團」非常樂意應邀出隊,更期待未來有閃亮的讀者成為教練團共創共好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