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多元文本共享資料庫

網路授權文本

【鼓勵師生們從知識點開始跨領域,本展區提供跨領域教學可使用之網路文本】

還沒有忘記的愛

點我觀看電子書

作者:張曼娟

書名: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

初版日期:2018年3月30日

相關議題SDGs:SDGs3健康與福祉

關鍵字:#長照  #銀髮  #照顧者

文章導讀:(節錄自本書作者自序)

兩年前,身體狀況一向不錯的父母親,突然發生了狀況,一次又一次送急診,在擔憂焦慮的日與夜,我真正意識到自己老了,不再年輕。坐在救護車上,無助的握住九十歲老父的手;凌晨起身在電腦前,為八十幾歲的母親掛號,我知道一直守護著我的父母親愈走愈遠了,現在撐持住這個家的是我,用盡力氣保護他們的是我。

目前在台灣有將近一百一十萬的失能者需要照顧,每位老人的身後,都有一位或幾位照顧者,大都是中年人,有些甚至是老年人。如果有幾位照顧者,還可以輪流分擔,互相倚靠,彼此加油,最危險的是獨力照顧者,宛如背著炸彈的炸彈。

做為一個獨力照顧者,我們的摸索,正是替往後更多的獨生子女尋找方向,也或許,他們不必承擔照顧重任。

我們可以選擇完全假手他人,或以童年創傷、事業忙碌種種理由搪塞逃避,但我們沒有。當我們無怨無悔、心甘情願的承擔下來,也就有了機會預習未來的人生,看清楚老年是怎樣的狀態,甚至直面死亡,才能認真思考活著的意義,這也是份難得的生命禮物啊。

朴子、台北,蜿蜒迴轉的島內移動

點我觀看電子書

作者:顧玉玲

書名:「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出版社:印刻文學

初版日期:2008年10月15日

相關議題SDGs:SDGs1消除貧窮

關鍵字:#勞工  #移工  #勞動環境

文章導讀:(節錄自博客來書網站之書籍簡介)

  這一本「他者」之書,企圖忠實地呈現、記錄幾位菲律賓移工在台灣的故事。作者顧玉玲長期投身工人運動,蓄積了超過十五年對於勞工和移工生活的近身觀察、參與,所寫成的第一本文字記錄。

  這本書的出現,為身為「我們」的讀者打開另一扇觀望的窗口,進一步看見那些其實與我們在同一空間進出、卻被忽略、並受到種種不平等對待的移工們,他們想要成為「我們」當中一份子的渴望、卻如何一再受挫的過程;作者也一再凸顯社會劃分「我們」和「他們」人為界線的種種不合理之處,讓「我們」有機會思索和反省,並試著邀請讀者進入「他們」,就有如照鏡子一般,可以在他者當中看見我們,看見自己。

子孫代代

點我觀看電子書

作者:林立青

書名:「做工的人」

出版社:寶瓶文化

初版日期:2017年2月10日

相關議題SDGs:SDGs10消弭不平等

關鍵字:#勞工  #勞動環境

文章導讀:(節錄維基百科之本書簡介)

  林立青認為自己書寫本書的初衷不是試圖顛覆階級,而是忠實呈現勞工的生活,藉此反映出階級差異,讓社會大眾看見勞工的處境並共同思考,他也希望有更多以勞工為主角的作品出現,讓工人的形象不只是出現在提神飲料的廣告中,而是能在詩歌、電影和戲劇中登場。林立青相信好的作品會被留存下來,而人們有一天終究會重新認識勞動者的價值,並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

第九封信 鞋廠裡的課輔班

點我觀看電子書

作者:涂心怡

書名:「來自非洲的33封信 上」

出版社: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初版日期:2013年12月18日

相關議題SDGs:SDGs1消除貧窮

關鍵字:#偏鄉  #弱勢  #貧窮

文章導讀:(節錄自博客來書網站之書籍簡介)

  慈濟人懷著悲天憫人的胸懷,在遙遠的黑色大陸撒播大愛。他們帶領一群本土志工,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蠻荒之地,去救助及教育當地貧病的居民,奉行慈濟宗門人間路的信念,而且不求回報。

  有的志工在遭受槍擊後,不但沒有恨意,反而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有的志工自備理髮工具,為長滿頭癬的兒童修整門面,卻因吸入過多頭癬細菌而得重病,但仍努力不懈;有的志工以克難方式,替當地學童整建學校,募集書冊,訓練謀生技能;有的不懼病菌感染,膚慰愛滋病患。

  作者透過兒時的記憶,以家書的方式,將發生在臺灣窮鄉僻壤(臺南北門)周遭的人與事,與非洲南部五國的貧困落伍狀況,作一有趣的對比與連結。不僅見證臺灣人在遙遠非洲的傳奇故事,也觸動人們珍惜眼前的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