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丰」物語

春「丰」物語

永續城鄉

子計畫一 國立成功大學
以敘事力計畫主軸舉辦影像敘事、簡報敘事、短講敘事等多樣活動,擁有更多機會可看見學生的轉變。敘事力範圍很廣,且網路世代同時是知識阻塞的一代,因此研發敘事力量表,讓學生判斷知識的流程,社會學的概念,引導學生由主軸中講故事,在跨領域創新課程實踐場域達成敘事力能力,才有可能回流到課堂的改變。(點我前往展間~)

子計畫一 國立嘉義大學
農學院老師的主動加入,讓先前不聚焦的場域轉為集中於山中社區,經過社區踏查了解農民,帶學生進行與農民交流,讓學生理解自己在家鄉被需要,透過農學院和管理學院之農業、行銷的專業知識,搭配中文系培育學生說故事的能力,為社區農產品做包裝、以文案說故事,使得原本人文科系師生跨到農業,田野調查過程中克服採訪的恐懼、印證課程的學習成效,且體會到農業已不單純是農業而是社會問題。更於今年度彙集計畫團隊教師課程教學軌跡紀錄,出版《嘉大˙食農˙故事田》專書,分為「食農教育應用」、「跨域教學評估」、「創新教學歷程」三章節,共收錄9篇論文、5篇教案。(點我前往展間~)

子計畫二A 致理科技大學
歷年以野柳地區作為實踐場域,從三層架構寫法、11場工坊訓練,再到完成議題踏查工作,學生透過地方引路人了解地方議題,今年度除了修正前期「議題挖掘與探析」策展課程之外,並透過田野訪問進一步建構的「野柳學」資料庫,一來協助地方保存文史資料,也避免歷年計畫不同學生訪談內容和挖掘議題過於重複,成果無法累積,對地方訪談對象造成困擾的問題。其學生學習成效透由系統化建構地方知識,建立的內容具備客觀性,建立野柳地方知識學系統,並開放此系統讓一般民眾得以使用。(點我前往展間~)

子計畫二A 亞洲大學
亞洲大學團隊執行計畫以來不只被教育部、委員看到,亦被高公局、水保局看見,受邀到小學做相關產出;深耕也願意提供資金做永續發展,且與校內推廣目標一致,即使未來計畫結束,教師們的成果還會繼續納入通識課程之中。(點我前往展間~)

子計畫二A 國立臺南大學
以「里山里海」作為計畫主軸,在場域上創發之社區劇場展演《追逐夕陽的青春夢》、版畫創作展覽《海的青春敘事》、三股漫步導覽劇場《聽牡蠣在唱歌》、三股原創繪本《寶寶劈漂流記》,灣裡部分則展現《灣裡社區風景展》以及《灣裡導覽手冊》,以及彙整了三股及灣裡特色的《熱轉印作品展》等,今年更是加入生態系專業教師,場域擴增至曾文水庫旁嘉義大埔鄉,透過影像與攝影,由閱讀踏查再到影像的產出,進行聯合小影展。(點我前往展間~)

子計畫二A 文藻外語大學
「社區圖輯隊—主題地圖在社區環境教學運用的實踐」,除了地方場域地圖繪製之外,更配合聲音紀錄,進一步與敦煌書局簽屬文化推展備忘錄,協助覆鼎金社區文化發展(地圖繪本),拍攝耆老口述社區發展歷史影片。由校內轉為覆鼎金社區的連結,透過虛擬混合實境實驗室,將社區場域互動視覺化加強學習;用自媒體經營敘事,邀請動畫教師進入課程,使學生兼具技術與涵養。除了課程外,設置地方學走廊讓在校生、國際生、附近中小學生可以在校內推展社區特色,增加與他校交流互動的機會,後續仍可聯結持續前面已有的成果。(點我前往展間~)

子計畫二B 淡江大學
老師們由專業領域為主體,以自己專業向外吸收其他專業到思索的過程,透過Mapping採取師生共學,思考敘事力是反思歷程,不只是敘事,人文方面探討場域需求為何、如何介入。從人文地理看到知識或方法,帶領學生認識淡水地區與自身的關聯,透過分組與實地踏查,讓學生重新思考社區的連接,家長會亦與社區連接,加強對義山和興仁地區的認識。(點我前往展間~)

子計畫二B 南臺科技大學
與USR計畫團隊合作,和不同領域專長的老師講述歷史故事,敘事力計畫的跨領域教師社群,可以用文字、口說、視覺、行銷來說故事,使得敘事力與人文素養呈現多元豐富。跨領域的合作經驗,找到自己設計系背景在團隊的定位。(點我前往展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