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實作踐行

藝術與身體知覺

【林文琪老師】
【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北醫大「以具身敘事為媒介的健康照顧技術課群」的基礎身體技術課程,是一門整合藝術實作與哲學反思「用藝術,做哲學」的具身學習課程,引導學習者經歷以身體為場域的知識生產學習經驗。

【教學目標設計】
本課程旨在培養具身敘事的能力,含:(1)身體覺察:對自身在情境中身體反應的內在覺察;(2)具身同理:對情境中他人身體動作的觀察並從中理解他人內在的身心反應;(3)身體的動態調節力:能在情境中動態調節身體以適切地回應他者;以及(4)後設反思力:不僅習得技術,且能反思學習經驗,知道自己如何學習。

【教學策略】
本課程藉助費登奎斯方法的動中覺察(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功能整合( Functional Integration)及多模態的反思寫作,引導學生以具身學習的方法展開技術的學習:(1)從身體技術實作練習開始,(2)引導學習者聚焦身體實作所引發的原初經驗,並進行更有細節的自我覺察與描述。(3)引導學習者對身體技術經驗進行多元觀點的身體探索。(4)引導學習者將所覺察到的內隱經驗外化為可感覺符號,從事個人化知識的生產。(5)進一步協助學習者展開與學科領域知識相連結的技術知識生產,發展對個人經驗的解釋或後設反思。

【教師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成效】
教師教學成效:(1)立基具身認知理論,開發整合費登奎斯及哲學反思的具身學習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具身敘事能力;(2)研發多模態的反思寫作模式。(3)發展透過共時授課進行跨域共創的教學模式。
學生學習成效:(1)掌握培養具身敘事能力的方法;(2)可以在身體技術的學習中實現具身學習的歷程。

【教學反思】
如何經營互信的共創環境?學生學習成效如何評估?當課程設計穩定後,跨域教師是否還要共時教學?需要再進一步思考。

【示範課程研發】藝術與身體知覺:臺北醫學大學林文琪教授(111-1)

本課程是以具身認知哲學、腦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具身敘事新創課程,由長期研發具身敘事教學的哲學專長教師與具費登奎斯專業的舞蹈理論學者跨領域共創,透過共時授課的機制,跨域教師相互了解,討論與調整,課程中除了融入經調整的費登奎斯方法,也研發多模態的反思寫作,共同操作實踐與反思並重的身體學習課程。
二位共創教師的合作關係如下:林文琪老師如同策展人一般提出教學的方向與需求,由陳代樾老師構想課程結構與流程,將熟悉的費登奎斯方法與接觸即興,放入不同的教學情境,因而需要調整與改變教學策略和方向。林老師同時扮演課程觀察的角色,透過共時授課,於課堂上或課後即時給予陳老師教學的回饋,有時也會在課堂上跳出來帶領同學藉由實作練習的經驗,進行後設思考與概念統整。林老師也負責設計反思寫作的作業,陳老師則在使用後給與回饋。